北京时间4月15日凌晨,2024年世界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落下帷幕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统治级表现,包揽全部4个奥运项目的壹号娱乐官网金牌,17岁的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,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动作更是获得7名裁判中4个满分10分,再现“水花消失术”的神奇,老将王宗源则在男子3米板项目实现世界杯三连冠,壹号娱乐app下载进一步巩固中国跳水在巴黎奥运周期的霸主地位。
全红婵207C征服裁判 技术心态双突破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当晚焦点,全红婵从第二轮开始便确立领先优势,五跳总分438.90分,超过亚军、英国名将斯潘多里尼近50分,其第三跳207C动作获得99.00分,4名裁判打出10分,现场观众席爆发出长达20秒的掌声,央视解说感叹:“入水瞬间几乎看不到水花,就像一根针垂直插入水中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207C曾是全红婵的“心魔”,2022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她因该动作失误丢金,但本次比赛她调整起跳高度和翻腾节奏,空中姿态控制堪称教科书级别,赛后采访中,这位广东小将坦言:“每天训练要跳这个动作30次以上,现在终于明白陈若琳教练说的‘用身体记忆代替大脑思考’。”
王宗源3米板统治力依旧 新难度动作首秀成功
男子3米板赛场,27岁的王宗源以581.25分实现世界杯三连冠,他在第四轮成功完成难度系数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,这是该动作国际大赛首秀,获得104.50分的单轮最高分,墨西哥选手奥尔韦拉以微弱差距摘银,英国名将拉夫尔因第三跳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出现重大失误仅列第五。
王宗源赛后透露:“新动作练了8个月,今天落地时其实有点歪,全靠手臂力量硬掰回来。”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特别点赞其稳定性:“老将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,更是关键时刻的应变能力。”
双人项目磨合显成效 巴黎奥运阵容初现端倪
在双人项目中,新组合杨昊/练俊杰以472.92分夺得男双10米台冠军,六轮动作同步分均超过9.0分,这对搭档虽组队仅半年,但凭借杨昊的大赛经验和练俊杰的高难度动作(两人在决赛中完成难度系数3.7的109C),成为巴黎周期重点培养对象,女双3米板冠军则由昌雅妮/陈艺文收入囊中,她们在301B(反身翻腾半周屈体)动作上获得全场唯一的10分同步分。
国际泳联技术代表马克评论称:“中国选手的同步性像照镜子,这种默契需要以年为单位积累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双人项目中国队均未派出奥运冠军组合,被外界视为考察新阵容的重要信号。
对手格局悄然生变 英墨选手冲击奖牌池
本届赛事折射出国际跳水新趋势,英国队凭借斯潘多里尼(女子10米台银牌)和威廉姆斯(混双3米板铜牌)收获2枚奖牌,墨西哥则在男子3米板项目由奥尔韦拉摘银,这些选手的共同特点是难度系数与中国队持平,且稳定性较上周期显著提升,加拿大名将麦克劳克林甚至在赛后直言:“我们现在研究中国队的训练录像比研究比赛录像还多。”
不过技术短板依然存在,以斯潘多里尼为例,其407C(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)入水效果明显逊于全红婵,裁判执行分普遍低1.5分左右,周继红在采访中冷静分析:“不能因领先就放松,对手进步的速度比想象更快。”
科学训练体系再升级 中国队亮出“秘密武器”
据悉,中国跳水队本赛季引入多项科技助训手段,包括采用AI动作捕捉系统实时修正空中姿态,通过流体力学实验室模拟不同水质下的入水效果,全红婵透露,队里新配备的3D视觉训练仪能帮助选手“在陆地上看见虚拟水花”,体育科学专家指出,这种“技术代差”可能在未来三年内持续扩大。
蒙特利尔站结束后,中国队将转战柏林参加超级总决赛,按照国际泳联新规,两站世界杯积分前列者可直接获得巴黎奥运席位,目前中国队在8个奥运项目中已锁定6个满额参赛资格,向着包揽全部金牌的目标稳步迈进。